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章(第1页)

&ldo;对,这段加得也好!&rdo;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甚至不懂《何必西厢》取材的到底是弹词还是大鼓。

现如今听传统曲艺的人太少了,他们只知道这段出现在这里,听着很有味道。

再说,他们虽然不懂曲艺,但是心理预期低啊。

视觉上,就更是享受了,夏一苇和齐涉江母子,两代美人同台。

大屏幕开始狂给齐涉江特写,导致许多女观众心瞬间就偏了,举起手机猛拍。

台上的夏一苇内心也在迷糊着,她当年为了唱这首歌去参考过大鼓的唱腔,属于半懂不懂。

这是她的错觉吗,她怎么觉得……儿子唱得还挺正宗?

能不正宗么!

这会儿现场仅有的几个正经内行,伴奏的乐师们都晕着呢。

弦师老白在省曲艺团工作那么多年了,刚才齐涉江一开嗓子,不用多,两个字就把他给惊到了。

行腔吐字不飘不浮,细腻清晰,浑然不像这个行当的新人。

他们几个乐师都下意识地调整起来,一瞬间完成了从齐涉江跟他们的板眼,到他们去贴齐涉江的调。

齐涉江到底学了多久老白不知道,单说嗓子里这韵味,也必须赞一声祖师爷赏饭。

就连站在台上的架势,也让他想到两个字:角儿。

唯一一点让老白有些不明白的,齐涉江唱的韵律乍一听有些像穆派梅花大鼓,唱腔好像还有京韵大鼓的影子,文辞也像是《何必西厢》鼓词里头的,但又有些不同之处。

他听过那么多种鼓曲,也听不出来这到底是哪个流派的,总不能是这小伙子自创的吧?

作者有话要说:  是半架空哦,有些设定内容是我捏造、移花接木的,为了爽而已,老读者懂我

第三章

齐涉江不是专业的大鼓演员,还真没自创过鼓曲。

老白之所以听不出来,是因为他刚才唱的那一段,听着有大鼓的影子,但其实根本哪种鼓曲都不是,而是子弟书!

比起鼓曲,他觉得子弟书的唱腔和这首歌更加般配。

&ldo;子弟书&rdo;是往日京城八旗子弟里首创的曲艺形式,因此而得名,题材、曲词上比较文雅。

在齐涉江那会儿,会的人就极少极少了,基本消失在大众视野,几乎等同失传。

他也是机缘巧合,才从一名没弟子的老艺人那里学来。

子弟书唱腔繁难,那老艺人都不是皆尽掌握,会的都教给齐涉江了。

可惜齐涉江还没来得及收徒,就一命呜呼了。

子弟书虽然失传,但它有个别称,叫&ldo;旧日鼓词&rdo;。

什么意思呢?这里的鼓词指的就是鼓曲。

后来的京韵大鼓、梨花大鼓、河南坠子等,在创始时继承了部分子弟书的节拍、韵律、曲本和文本,所以子弟书才别称&ldo;旧日鼓词&rdo;。

子弟书可以算这些鼓曲的半个前身了,二者之间极有渊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简童沈修瑾

简童沈修瑾

夏薇茗死了,沈修瑾亲手将简童送进了女子监狱。三年牢狱,简童被沈修瑾一句好好关照她折磨的大变样,甚至狱中被同意捐肾。入狱前,简童说我没杀她。沈修瑾不为所动。出狱后,简童说我杀了夏薇茗,我有罪。沈修瑾铁青着脸你给我闭嘴!不要再让我听到这句话!简童笑了真的,我杀了夏薇茗,我坐了三年牢。简童逃了,沈修瑾找疯...

初始于聊斋世界

初始于聊斋世界

修仙觅长生,热血任逍遥,踏莲曳波涤剑骨,凭虚御风塑圣魂!...

穿越八零:挣钱全靠我

穿越八零:挣钱全靠我

关于穿越八零挣钱全靠我八十年代的华夏,一位具有现代知识的女性郝好,与一位耳有残疾的年轻人田润生,在矿区早餐摊相识,相知,一路扶持,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起迈入新时代。...

女权世界里的钢铁直男

女权世界里的钢铁直男

情商不够,拿命来凑。旅途艰难,完全靠莽。前职业选手燕鱼绝来到反转的世界,一切从零开始,加入热血的乱斗之中吧!注本书带有网游日常元素。...

更宋

更宋

更者,改也宋者,华夏正朔也。唐朝末年,天下四分五裂,枭雄割据军阀林立,五个朝代昙花一现,十个国家逐鹿天下。郭浩来到后晋时期,韬光养晦,大隐于市,投靠郭威替代赵匡胤,黄袍加身非我愿,一统华夏心中存。为实现心中的宏远,郭浩推动历史进程,大力发展各行各业,提前三百年一统华夏,南征北战数十年,北汉南唐后蜀不算什么,打党...

假千金被迫继承亿万家产

假千金被迫继承亿万家产

温酒消失了三十七年,带着一身超能力回归。但却意外穿到被抛弃的假千金身上。抛弃?巧了,她刚好可以回去找亲大哥。只不过,大哥好像没拿她当妹妹,侄子也没拿她当小姑姑,侄孙更没拿她当小姑奶奶年过花甲的大哥小酒窝,大哥给你买了棉花糖。已是中年的侄子小姑姑,今天轮到我接你放学。正值少年的侄孙小姑奶奶,早恋是不对的!温...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