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刘横顺的胆子够多大,换旁人不敢看,他可得瞧瞧来的是人是鬼,手提纸灯笼循声望去,但见路上走过来一个剃头匠,四十多不到五十的年岁,穿一件青色长袍,经年累月洗褪了色,袖口已然泛白,但是非常干净,下襟撩起来掖在腰中,足蹬短脸儿洒鞋。
肩膀上一个剃头挑子,一头儿是个小柜子,带三个抽屉,柜子上倒放一条板凳,另一头儿是个火炉,上坐铜盆。
老话讲剃头挑子‐‐一头热,说的就是这个东西。
飞毛腿刘横顺在火神庙警察所当巡官,对剃头挑子再熟不过,因为一个剃头匠全部的家当都在挑子上,难免招贼惦记,过去单有一路偷剃头挑子的贼,单枪匹马不成,必须两个人做一对伴当,用贼话讲叫作&ldo;护托儿&rdo;。
先过来一个贼声称要剃头,剃之前得洗头,这位坐在凳子上可不老实,一个劲儿往上抬屁股,把脑袋往铜盆里扎。
这时候另一个贼过来将凳子搬开,跟剃头匠挤眉弄眼打手势,那意思是我们哥儿俩认识,趁他洗头看不见把凳子搬走,一会儿摔他个屁墩儿,取笑他一场,你可别说话。
剃头匠不好说什么,任凭那位把凳子搬走了。
等洗头的这个贼往后一欠身,发觉凳子没了,就问剃头匠怎么回事?剃头匠这告诉他,你朋友开玩笑把凳子搬走了。
洗头的这个贼将脸一沉,说我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哪儿来的朋友?那个人准是小偷儿,把你的凳子骗走了,你不赶紧去追,还跟这儿犯什么傻?剃头匠一听急眼了,撒腿就追偷凳子的,洗头的这个贼趁机将扁担往肩上一扛,整个挑子就归他了。
刘横顺可没少逮这路贼,天津城的剃头匠多为同乡,十之八九他都认识,阴阳路上走来的这个剃头匠,在挑子上挂着个铜铃,当中的铜舌上栓了一段绳子,垂下来攥在手里,一拽一摇&ldo;铛啷啷&rdo;乱响。
刘横顺认得此人‐‐走街串巷剃头的十三刀!
旧时在天津城吃剃头这碗饭的人,大多从宝坻县来,因为那时候宝坻县经常闹水,收成不好的时候,农民就到北京或关外学习剃头的手艺,再进天津城挣钱糊口,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风气,可也不能说是个剃头匠就是宝坻人,十三刀就是外来的,说话南腔北调,听不出老家在哪儿。
以前剃头刮脸这一行没有带门面有字号的坐商,或在街边支个剃头棚,或者挑着挑子到处走,在各条胡同中转来转去,剃头刮脸掏耳朵这一整套活儿,有这个挑子就齐了。
并且来说,干这个行当不能喝酒、不能吃葱蒜,而且还不准吆喝,怎么说也是动刀的买卖,横不能吆喝&ldo;刀子快水热,一秃噜一个&rdo;,不中听不是?全凭挂在扁担前边的一个大铁镊子,这个叫&ldo;唤头&rdo;,剃头的用小铁条一拨这个大镊子,就发出&ldo;嗡嗡&rdo;震颤之响,金鸣悠远,绵长不绝,以此招揽买卖,有心剃头刮脸的听得这个响动,就从家里出来了。
十三刀却不用&ldo;唤头&rdo;,而是在挑子上挂一个铜铃,论起剃头的手艺,他认了第二,九河下梢没人敢称第一。
十三刀打清朝末年就在天津卫给人剃头,过去女人不剃头,都是给老爷们儿剃,讲究留月亮门儿,脑门子上边这块得经常剃。
天津卫那么多剃头匠,不乏师徒传授祖辈相传,手艺好的有的是,可都称不上一绝,唯独这位,听外号就知道,无论给谁剃头,也无论脑袋大小,哪怕前梆子后勺子长得里出外进三角四方,准是十三刀剃完。
剃头的时候,左手手心握一块鸭蛋圆的皮垫儿用于备刀,剃一刀备一下,让刀子总是那么锋利,刀锋在头皮上行云流水,十三刀下去,一刀不多一刀不少,落不下一根儿多余的,给小孩儿剃胎头也是十三刀。
可别小看这剃胎头,那是最考手艺的,干了多少年的老师傅未必剃得好,老时年间天津卫有&ldo;十二晌剃胎头&rdo;的老例儿,过去的孩子很容易夭折,但是那会儿有个说法,孩子过了十二天,往后就越来越好养活了,所以在这一天要请剃头匠到家里剃胎头。
剃头匠剃胎头的时候手里得有数儿,小孩儿的头皮儿娇嫩,稍不留神蹭破了一点本家可不饶,给俩嘴巴都得接着,为什么?晦不晦气放一边,万一孩子因此感染,说不定就保不住了。
剃的时候让奶奶抱着孩子,剃头匠把一个藤子编的托盘交给孩子姑姑或别的女眷,上边铺着红布或者红纸在旁边接着,因为孩子的胎发不能落地,剃下来以后包好了放在孩子的枕头里,说这样养孩子可以长命百岁。
剃头匠剃完了以后要给本家贺喜,本家必须多给赏钱,往往剃这一个胎头,比给十个大人剃头还贵。
十三刀不仅刀数准,刀法也好,剃刀在里手凤舞龙飞一般,不等孩子明白过来,眨眼之间就剃干净了,所以很多人宁可多掏钱也来找他剃头。
入了民国不改手艺,平头、背头、分头他十三刀一律不剃,只剃光头,用他们的行话叫&ldo;打老沫&rdo;,虽说买卖道儿窄了,别的剃头匠却仍干不过他,一是因为此人手艺高超,二来会做买卖,一刀给你讲一个典故。
好比说这头一刀叫&ldo;开天辟地&rdo;,下了刀就得念&ldo;盘古开初不记年,女娲炼石补青天,四个天角补了仨,唯有东北没补完。
冰砖垒在东北角,刮起风来遍体寒,都说寒风似刀凛,要论刀法不如咱。
一刀剃去咸酸苦,往后日子就剩甜,烦恼愁丝随刀落,开心长寿万万年&rdo;,谁听了这话不高兴?接下来第二刀叫&ldo;禹王治水&rdo;,他这么念&ldo;有了地有了天,有了人来种庄田,天皇坐了九百载,地皇坐了一千年,人皇坐了一千二,共是三千一百年。
燧人取火人间暖,禹王治水能行船,三过家门无暇入,披头散发到河边,治得黄河不泛滥,才想起剃头换衣衫。
这刀借了禹王胆,纵有蛟龙不近前,走在水边不湿脚,扬帆出海不沉船&rdo;。
再往下第三刀第四刀一路剃下去,&ldo;妲己祸世、楚汉争锋、三分天下&rdo;,直至第十三刀,正好说到当今&ldo;满清坐了十二帝,各路起义不断头,铁桶江山几百载,到了宣统从此休,剃去发辫一身轻,十三刀过定太平&rdo;。
他这套词不固定,信口开河、即兴发挥、常变常新,辙韵板眼没那么讲究,可是和当街卖艺的一样,连说带练才是好把式,再加上刀法出众,在九河下梢闯出了名号,但是说出大天去,也不过是个做小买卖的手艺人。
刘横顺见来人是剃头的十三刀,心说:&ldo;十三刀怎么会在这儿?死了?死了还做什么买卖?&rdo;
十三刀也瞧见刘横顺了,迎上前去嬉皮笑脸地说:&ldo;这不缉拿队的刘爷吗,怎么着?我伺候您一个?&rdo;
刘横顺说:&ldo;十三刀,你几时见我剃过光头?&rdo;
十三刀忽然沉下脸来说:&ldo;谁说给你剃头了,我要剃你手中灯头火!&rdo;说完话,他将剃头挑子撂在地上,一只手摘下铜铃,不紧不慢地摇动,另一只手从袖口中顺出一柄寒光闪烁的剃刀。
刘横顺心说反了天了,走街串巷卖手艺的见了官差,就如同耗子见了猫,你十三刀一个剃头的怎敢如此放肆?却听十三刀手上的铜铃声响越来越急,直钻耳鼓,但觉五脏六腑十二重楼一齐打战,不知这是什么铃铛?怎么这么大的响动?他心念一动,想起了李老道之前说的话,魔古道扮成五行八作,隐匿于市井之中,四大护法手中分持四件法宝,其中一件称为&ldo;拘魂铃&rdo;,那么说剃头的十三刀也入了魔古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建筑系的高材生意外来到了贞观后期,成为了李世民的十六弟李元瑷。面对已经展开宏图诗篇时代,李元瑷没有赶上最辉煌的潮流,本着随遇而安的心态,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用自己所长,建造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宫殿,设计一座堪比唐长安的城池。事与愿违!李世民的辉煌时代是过去的很快,迎来的却是盛唐的篇章。天皇大帝李治,一代女皇武...
李虚收了个女徒弟,饿了徒弟会喂饭,累了徒弟能捏肩,睡觉徒弟帮宽衣解带。真不是他懒,是徒弟太勤奋显得他有点懒。普通群192271096...
退役特种兵龙潜都市,是龙,注定不凡,一遇风云便化龙。强势崛起,拥最美的女人,踩最强的人!...
表面平和的都市里,刚刚斩杀了一只凶妖的安哲身心疲惫的看着眼前的黑发少女辉夜大小姐,我真的很累了,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四宫辉夜的脑海中,回荡着女仆兼姐妹的早坂爱那面无表情的郑重提醒大小姐,这里要提醒你,根据我的调查,喜欢安哲的人有很多比如人气作家霞之丘诗羽大明星樱岛麻衣世界知名画家椎名真白,另外还有许多优秀美丽的女孩,你一定得主动出击才行想到各位书友要是觉得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入赘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入赘...
都市神级兵王是苦瓜仔的经典都市言情类作品,都市神级兵王主要讲述了铁血兵王退出部队,携一身功夫,纵横都市,凭借个人能力,由一个苦瓜仔最新鼎力大作,年度必看都市言情。PO18官网提供都市神级兵王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
关于娇妻似宝,腹黑老公太闷骚娇妻似宝,腹黑老公太闷骚唐莫寒说做情人,要懂分寸。所以,苏墨墨这个见不得光的情人,很有分寸的滚到了大洋彼岸。她以为再也不会有瓜葛。男人却跑来砸了她的订婚宴,强势的把她抢回家,唐太太的位子给你,想要什么都给你,嫁给我。说好的再不相见,却变成了宠妻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