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十三页,壬三、舍内学外戒。
这一科是说明对法明犯,对我们所修学的佛法来说明犯戒的情况,对法明犯当中分成两科,先说明习学失仪,就是我们修学佛法的时候错乱了应有的次第,这个有四种的情况,现在是第三个舍内学外戒,就是我们在佛法还没有通达之前,就学习外道的典籍、或者世俗的典籍,就犯了这条戒了。
无违犯者:若上聪敏;若能速受;若经久时能不忘失;若于其义能思能达;若于佛教如理观察,成就俱行无动觉者:于日日中,常以二分修学佛语,一分学外,则无违犯。
我们看癸二、无违犯的情况,这当中有五个因缘:第一个「若上聪敏」,有些人聪敏,这个人根机特别的利,他在广学多闻的情况之下,不但不会障碍他修习大乘法,而且能够融会贯通,有助于对大乘佛法的学习。
比如说他这个人个性很特别,他愈广学对大乘佛法的信心更坚强,有些人刚开始要先专心,有些人他愈广学多闻,他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对佛陀归依的心愈强,这种利根人是开缘。
第二个「若能速受」,就是说他对大乘佛法善根的栽培已经特别的强,他即使暂时去阅读外道的典籍、或者是世俗的典籍,他能够马上的领纳大乘佛法,对他领纳大乘佛法完全没有障碍的,就是他的大乘善根已经坚固了。
「若经久时能不忘失」,他对于大乘佛法的法义不但是通达而且是不忘失,经常的能够记忆在心中。
「若于其义能思能达」,对于大乘法义、对于整个十法界的因果是由一心所创造的,一心当中也创造了杂染的因缘、也可以创造清净的因缘,对于大乘的不二法门,所谓的染净都是一念心所变现的,世间上没有绝对的染、也没有绝对的净,就是你用什么心情去面对,你对于大乘的不二法门能够如实的通达,而产生坚定的理解,以外道典籍、或者世俗典籍来作种种的参考跟印证,这个是不犯。
「若于佛教如理观察,成就俱行无动觉者」,就是说他对大乘佛法已经融会贯通了,而且他去读异教的典籍、世俗的典籍,能够俱行无动觉,他内心当中在决择事物的时候,能够把大乘的佛法跟世俗的教法在内心当中同时运转而不互相的障碍,同时运转而不互相的障碍,简单的说就是融会贯通,就是所谓的俱行无动觉。
以上的五种因缘,其中有一个因缘具足,你就能够在每天当中拨出三分之二的时间来修习佛法,拨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学习外道跟世俗的典籍,是无违犯的。
也就是说你即使是通达大乘佛法,你还是要以二比一的比例,佛法的时间要占二、外道的学习只占一。
这意思就是说,虽然菩萨是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们应该要学佛法、也应该学世间法,因为《瑜伽师地论》上说「菩萨求法当于五明中学」,其实五明当中只有内明是佛法,其它都是世间法,但是我们应该有本末先后的次第,你刚开始要先学大乘法,然后再学小乘法,然后再学世俗的典籍,不应该错乱这个次第。
壬四、专学异论戒
异论就是佛法以外的典籍。
我们看戒文: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越菩萨法,于异道论及诸外论研求善巧,深心宝翫,爱乐耽味,非如辛药而习近之,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一个安住在菩萨种性的菩萨,越菩萨法,他没有遵循菩萨正确的修学轨范。
怎么说呢?因为他对于异道论,对于外道的论典,以及诸外论,就是世俗的论典,他是研求善巧,他花很多很多的时间深入研究,而成就一种善巧的智慧,就是熟能生巧,他可以用各式各样的角度来说明外道的宗旨跟世俗的内涵。
他有这样的心得,他就把这些外道论跟世俗论典「深心宝翫,爱乐耽味」,他把世俗的典籍当做宝翫,宝物一样的爱乐,以此为乐,爱着不舍。
也就是说他认为这就是生命究竟的归依处,这个就是整个生命当中所要追求的究竟的功德,而不是把外道的典籍跟世俗的典籍当做辛药来亲近学习,辛药就是一个苦辛之药。
我们在用药有两种:一种是长时间可以服用的,补身体的;一种是你有某一种病,比如说感冒,感冒的药是对治的,没有人身体好又吃感冒药,那就会伤气的,因为感冒是发散的。
外道典籍也是一样,他是我们在修行的时候,有一时的因缘偶一为之、偶尔的修学,不能够把它当长期服用的。
如果我们今天对外道典籍「深心宝翫,爱乐耽味」,那就是犯到了菩萨的戒法。
这一条戒完全没有开缘的情况,因为前面的舍内学外戒,他对佛教是未精研究,换句话说他还有在研究,一方面研究佛教、一方面研究外道,只是说他对大乘佛法没有深入,所以他有种种的开缘,有些人根机利。
但是这一条戒不同,这一条戒他等于是把外道的典籍当做归依处,这样子连基本的三归依都失掉了,所以这条戒自然就没有开缘的情况。
我个人修学的经验,我出家以后差不多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大乘佛法、研究小乘佛法,我十年当中都没有看外道典籍、也没有看世俗典籍,一心的修学佛法;十年以后我开始注意一些中国的文化,我在想我那个时候对整个佛法的归依心坚固不动,我相信佛陀所说的佛法是生命的究竟处、归依处。
但是我也会想:中国人也活了五千年,那些人没有佛法的滋润,他们是怎么过来的?就是身为一个有情众生跟一条狗不同,他不是把饭吃饱了就没事了,人跟人之间的应对,所谓的安身立命之道,中国人是怎么过的呢?
看看儒家思想,我一看不得了,中国的圣贤尧汤禹舜也是不可思议,他们在没有接触佛法之前,中国也决择出一套「身为一个人如何的能够安身立命」的方法,中国人他告诉你怎么样从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有一定的章法,我看了法喜充满。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今天是一个圣人,我们是一个三界以外的圣人,你所接触的都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你不要学儒学(呵呵),因为这些圣人的境界种种都是会归到法性。
但是我们现在生长在凡夫的世界,待人处世失败也就障碍重重。
一个君子怎么样自己的诚意正心,怎么样在僧团当中立足,怎么能够放眼天下?在中国五千年,这儒家的先圣先贤的确累积了一些经验跟一些智慧的决择。
现在的问题是说「谁是本,谁是末」?问题在这个地方。
其实我们说穿了,世间上很多的东西都要学习,问题是什么是主?我曾经听过一贯道的讲师在电视上讲,我刚好出外买东西,看到电视上一贯道的讲师讲《无量寿经》,我也好奇,「哎呀,他在讲《无量寿经》,不得了」,但是我一听,他完全是胡说八道(呵──),根本就把弥陀的功德讲错了,讲到神通感应去了、讲到灵魂出窍去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就是说这个讲师如果一开始是学习佛法,他再学一贯道就不是这个相貌。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凡夫的心情先入为主,你先前修习小乘法,你就用小乘法来看大乘佛法,跟你思想不同的你就排斥;你先前修习外道法,你就用外道的法来看佛法,你也就会错认消息。
问题在这个地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文风清奇一枝花,反派萌萌哒!世间总有真情在,穿越变妹真可爱!(ps如果本书均订破百,帅比作者就直播女装,节操神马的都不要了,读者老爷们求助攻!)...
执掌三千界的两大界主,向来是针锋相对,王不见王。可没人知道这两人,其实是师出同门的师兄妹。因为师父的消失,孟秋和师兄夜捡心生了嫌隙,而后一直互相怀疑。结果孟秋的一次顺手牵羊,竟是偷到了夜捡的半成品女配系统01号。意外绑定系统后,孟秋只有完成宿主们的心愿后,才能消除那个世界的怨气,修补好那个世界。最惨的是孟秋只有将所...
最火爆畅销书一个山村少年,遇鬼之后,学会神秘鬼术扎纸人。他扎纸人逆天改命,扎纸马一瞬千里,扎纸桥穿梭阴阳扎一个萌妹子,洗衣做饭会打扫,漫漫人生乐逍遥扎一群虬髯大汉,呼啸而至砸场子,刀锋舔血,横扫阴阳!他在黄泉里泡澡,奈何桥上收过路费,孟婆都为他做大补汤,书友群6725377...
打个比方,我是一辆什么油都能开的万用车,那么,负面情绪,就相当于我的燃料。尹承一随手指了指店门外的夏利,说道,如果只靠廉价的‘疼痛’和‘怒气’驱动,就好比往油箱里头倒菜油,对付对付倒也能开。但,如果是压抑痛苦,最好还是因为负罪感和背德感产生的痛苦,到那时,我的出力就会达到巅峰。这两种情绪,我一般只在艳俗读物里见过一旁的少女心中默默想着,没有出声。如果我能成为那种冷血无情磨灭人性,视人命如草芥,死多少人都不在乎的究极大恶棍,那更不得了,我的力量会有一个质的变化!说着说着,尹承一好像自己也兴奋起来,空挥一下胳膊,保守估计,就算天上掉颗陨石下来,我也能给它推回去!所以,总结一下,就是越坏越强,对吗?尹承一被少女的说法怔了几秒钟,这才讪讪点头,好像自己也察觉到不对劲。唉少女叹了口气,有些无奈,感慨道,你这个模版还来当英雄,多少有点亏了。书友群...
关于霸道总裁在线锁婚乔思只不过喝多了,调戏了总裁,竟然就被绑去闪婚!她只是一个小秘书而已啊!景彻寒既然结婚了,你就搬过来,不愿意的话,我搬过去也行。乔思我搬,我搬。景彻寒景太太是不是要尽一下夫妻义务?我们已经结婚三个月了。乔思景总,协议快到期了男人高大的身影将她笼罩在墙角,霸道宠溺我们的期限是一辈子。...
关于养妃为祸迷倒世子爷死相惨烈,魂魄不安,涅槃重生。尊贵侯府嫡女,身份尴尬,被姨娘骑在头上,作威作福。再次重生,她心机算尽,誓言复仇。他的出现,是她人生最大的变数。倾国倾城美男子,却钦慕与她,并要护她一世周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