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章(第1页)

[史学研究]《笔底波澜(出书版)》作者:傅国涌【完结】

前言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近代中国一直徘徊在幽暗的长夜里。

从晚清到民国,从袁世凯到蒋介石,对言论的压制如出一辙,民间报刊生存的空间一直都那么严峻。

沈荩、邵飘萍、林白水、史量才等分别在不同的年代惨遭杀戮,他们的斑斑血迹使一部百年言论史总是笼罩着一种悲怆的气氛。

但怀抱言论报国理想的知识分子始终没有低下他们高贵的头颅,没有停下手中的笔。

他们用笔呼吸,用笔抗争,他们的笔下既流墨也流血,不断地寻求&ldo;笔的解放&rdo;,一次次掀起笔底的波澜,书写了言论史上一个个有声有色的时代。

王韬生当易代之际,他中秀才那年虽已是鸦片战争之后,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他完全有可能按千年不变的老路走下去,做个传统的读书人。

因为化名向太平天国上书,他成了清廷的通缉犯,被迫出走香港,从此愈行愈远。

1874年,他创办《循环日报》,每天在报上撰文论政,评点国内外大事,呼吁变革求新,不仅影响了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未来历史的创造者,而且引起了李鸿章等权贵的重视。

到1884年,他将办报十年的评论选编结集为《弢园文录外编》出版时,他早已赢得各方尊敬,享有一定社会地位,开启了在科举功名之外的另一条新道路,树立起了一种新型的人生模式,称之为近代中国最早的知识分子应该是恰当的。

他不依傍朝廷,独立创造自己的事业,报刊这个舶来品,正是在他手里完成了最初的中国化过程,他把古老的农业文明传统和西方工商业文明的理想结合在一起,借助报纸这一新型的载体,发出了独立的民间的声音,成为百年言论史的源头,影响深远,余音不绝。

在他之后,梁启超、于右任、邵飘萍、陈独秀、胡适、张季鸾、王芸生、储安平等相继登上这个言论的舞台,擎起一支支秃笔,屹立在大时代的风霜雨雪中。

在我看来,他们至少创造了四个不可磨灭的时代。

1923年10月9日,胡适写信给高一涵、陶孟和说:&ldo;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而《民报》与《甲寅》还算不上。

&rdo;其中《时务报》和《新民丛报》都和梁启超密不可分,实际上可以算做百年言论史上的&ldo;梁启超时代&rdo;。

从1896年《时务报》在上海问世,到1907年《新民丛报》在日本停刊,这十来年,中国发生的变化都曾在梁启超的笔下得到最好的呈现。

少年郭沫若更是忘不了《清议报》、《新民丛报》的影响,&ldo;在他那新兴气锐的言论之前,差不多所有的旧思想、旧风习都好像狂风中的败叶,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rdo;。

梁启超独创的&ldo;新民文体&rdo;和《新民说》、《少年中国说》等汪洋恣肆的文字,不知倾倒了多少莘莘学子。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的沉沉暗夜里,正是他以富有才情的清新笔调和振聋发聩的思想,荡涤着一切污泥浊水,强有力地冲击着我们这个昏睡中的老大民族。

包括胡适、鲁迅、邵飘萍、毛泽东、王芸生、邹韬奋等在内的青少年,&ldo;无论是赞成或反对,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的&rdo;。

毛泽东曾对斯诺说自己上小学时把《新民丛报》&ldo;读了又读,直到差不多背得出来&rdo;。

在袁世凯粉墨登台、黄袍加身的年头,几乎没有人会想到在上海悄悄问世的《青年》杂志会开辟一个新天地,创造一个新时代。

&ldo;《新青年》时代&rdo;将和陈独秀、胡适、鲁迅这些巨人的名字一同闪耀在民族思想史、言论史的星空。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发刊词《敬告青年》文中首先标揭&ldo;科学与人权&rdo;,他认为如要摆脱蒙昧时代,国人就该急起直追,&ldo;以科学与人权并重&rdo;。

接着,他打出了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发表一系列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言论。

他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之后,《新青年》移师北上,&ldo;以披荆斩棘之姿,雷霆万钧之势&rdo;连续发表胡适、鲁迅、吴虞、李大钊、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高一涵、陶孟和、易白沙等人的创作和评论。

他们第一次向主宰中国几千年的儒家学说、传统的伦理道德,向文言文、旧艺术、旧宗教、旧政治、国粹(从礼法、贞节到小脚以及包办婚姻等)发起了全方位的、无情的猛烈冲击,第一次大力提倡&ldo;自由、平等、独立之说&rdo;,张扬自尊、自主的独立人格,这一切不再是局限在政治层面,而是要全面引进新的文化和价值,不少言论之激烈至今可能还让人心惊肉跳,如钱玄同的废汉字、鲁迅的不读中国书、胡适的百事都不如人等。

胡适曾言&ldo;当日若没有陈独秀&lso;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rso;的精神,文学革命的运动决不能引起那样大的注意&rdo;。

正是陈独秀以锐不可当的勇气,开创了以现代文明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直接呼唤了重塑历史的五四运动。

&ldo;《大公报》时代&rdo;是张季鸾、胡政之等一代报人联手开创的。

1926年9月1日,正当邵飘萍、林白水以身殉报不久,血迹未干,他们在天津接办了有20余年历史的《大公报》,响亮地提出&ldo;不党&rdo;、&ldo;不卖&rdo;、&ldo;不私&rdo;、&ldo;不盲&rdo;的&ldo;四不&rdo;方针,力图把《大公报》办成&ldo;中国公民之独立言论机关&rdo;,&ldo;纯以公民地位发表意见&rdo;,议政而不参政,不以赢利为目的是他们共同的理想。

没有几年,《大公报》声名鹊起,成为举国舆论的重镇。

1931年,胡适在祝贺《大公报》出满一万号时撰文说,《大公报》之成为&ldo;中国最好的报纸&rdo;,&ldo;不过是因为他在这几年之中做到了两项最低限度的报纸职务:第一是登载确实的消息,第二是发表负责任的评论&rdo;,可谓一语中的。

在张季鸾、胡政之两位终生以报纸为业的知识分子手里,《大公报》迅速向最辉煌的顶峰攀升。

特别是抗战时期,它颠沛流离,从上海到香港到桂林,从武汉到重庆,始终坚持其独立的品格,为民族抗战鼓与呼。

1941年,张季鸾告别人世前不久,《大公报》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授予的奖章、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荣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1号小鲜妻:慕少,来亲亲!

1号小鲜妻:慕少,来亲亲!

关于1号小鲜妻慕少,来亲亲!不吃与吃回头草?世人都说菩提树下有佛知,医道有言莫背之。重活一世,安谨言以为自己会像重生小说女主一样拥有金手指,脚踩白莲花,手撕渣男鸡,却不想都他么的是坑,跳了一个又跳进另一个,坑天坑地坑队友,不存在的,遍体鳞伤,所以,体无完肤,尸体渣渣都没留下。辗转反侧五年后,鬼医横行于世,手握天价医费,看心情,萌宝出没,奈何跟你慕少没啥关系。世人都说这是旧情难舍,要跟慕少复合。不好意思,姐回来复仇...

恶魔小萌宝:爹爹,娘亲又逃婚啦

恶魔小萌宝:爹爹,娘亲又逃婚啦

可全本免费阅读一朝穿越,帝国女皇重生为月家弃子,还带了个恶魔小奶包。无妨,既已重生,那么母子二人便联手斩断这乱世!谁料这小奶包一门心思帮娘亲找相公!娘亲,你不要自称孤好不好?这称呼不利于脱单的!娘亲,你不要穿红衣好不好?这颜色不利于脱单的!娘亲,你不要月倾欢忍无可忍,将小包子扔到门外出去面壁...

我在动漫世界苟到成神

我在动漫世界苟到成神

当宅男林宇得到了能穿越无数动漫的系统粑粑,他将会在动漫世界中卷起何种波澜?如果你在你喜欢的动漫之中有什么想要完成的愿望或遗憾,可以交给林宇来替你完成或弥补。首发po18space「po1⒏space」...

锦鲤农女有慧眼

锦鲤农女有慧眼

白富美学霸花颜穿越成农女,获得一双洞悉过去,预知未来的慧眼。果断脱离极品家人,擒获书生小奶狗一枚,从此成为护夫宝。她靠实力成团宠,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其实,花颜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奈何被宠成富可敌国权倾朝野的女霸王!...

李重生的重生路

李重生的重生路

重生后的李重生,运用前世对未来的预知,打造出了一个上亿的公司,但他仍然如前世人生的轨道般,扮猪吃老虎的混迹于校园之中。如果我再谦虚一点,我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了李重生站在第一大楼上对着世界喊道。...

我的七个绝色师姐

我的七个绝色师姐

你有车吗?我师姐有。你有房吗?我师姐有。叶辰有七个绝美师姐,身负血海深仇的他,殊不知早已是令世界颤抖的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