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郭氏这一番发言,通过媒体辗转传到台湾后,再度引起震动,许多学人为之摇头叹息。
此时&ldo;妄人&rdo;董作宾已死,无力再作评论了,而尚活在人间的李济为此提出了公开批评,认为郭是个&ldo;才子&rdo;,&ldo;天分很高&rdo;,但是&ldo;没有自信&rdo;,之所以没有自信,是由于在做学问上缺乏&ldo;自约&rdo;的精神。
远去的甲骨学大师(1)
远去的甲骨学大师
却说在台湾的董作宾继傅斯年出任史语所所长不久,开始主持史语所在南港建造的办公大楼和宿舍工程事务。
一晃几年过去,面对家中人口众多,薪水微薄,生活极为艰难的境遇,开始思虑起改变之策。
正在这时,香港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有聘请之意,薪水高于董在台湾几个机构服务收入的总和。
连续的劳累和穷愁,董作宾身体状况极为虚弱,很希望找个清闲的地方好好休息一段时日。
时南港的工程已经完成并交付使用,董觉得无愧上司与同仁之托,便答应港大之聘,于1955年8月辞去史语所所长职,向台大请假,赴香港就任。
董走后,由李济接任所长,屈万里任所务秘书。
董作宾尽管得到了较高的薪水和休息的空闲,但毕竟港岛的学术氛围无法与台湾比拟,且作为立志以研究甲骨文为终生职业的学者,离开了由大陆运往台湾的殷墟出土甲骨,如同鱼儿离开了大海,学术生命受到严重制约,内心的孤独与焦躁可想而知。
1956年,董作宾在香港发表了《甲骨学前途之展望》一文,以忧伤的笔触写道:&ldo;展望世界,甲骨学的前途,甚是暗淡。
甲骨学的沉闷,也就是中国史研究之消极停滞,茫无端绪了……&rdo;
1958年,胡适由美抵台出任&ldo;中央研究院&rdo;院长后,力邀董作宾返台继续从事以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已是心力交瘁的董作宾听从胡氏的召唤,于1958年秋辞掉港大职位重返台北。
返回史语所的董作宾已无职务可言,亦无组可归,只好专任台大教授,处境很是尴尬。
胡适深感过意不去,经过一番苦心孤诣的琢磨权衡,终于想出了一个令各方面都能接受的两全办法,即在史语所成立一个甲骨学研究室,由董作宾担当主任主持工作。
当时史语所内的考古馆已落成,正好让此研究室进驻并有充足空间来作甲骨文研究。
对于这个微妙的方案,据石璋如说:&ldo;就编制而言,成立&39;室&39;而非&39;组&39;,是因为在组织规程中,室可大可小,大者可与所平等,小者可附属于所。
不过这时我们也没有想太多。
&rdo;甲骨学研究室就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于1958年11月鸣锣开张,其成员有原在李庄时期的屈万里、张秉权、刘渊临等,共同协助董作宾工作。
胡适弄出的这个方案,由于内中含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微妙关系,自然引起外界的议论与猜忌。
如李敖就曾公开放言:&ldo;董作宾丢掉史语所所长以后,无组可归,于是专门成立了一个&39;甲骨学研究室&39;,这是为了脱离李济的压力、挽回自己面子的一个伏笔--他也预备有朝一日脱组而出,另成立&39;甲骨学研究所&39;。
可是所未成而身先殁。
&rdo;董作宾是否作如此想,已无从查证,而不幸于1962年去世却是实情。
这一年走在他前面的&ldo;中央研究院&rdo;老熟人还有两位,一是老上司朱家骅,另一位是同事董同龢。
远去的甲骨学大师(2)
对于三人的死,石璋如在晚年曾以哀伤的心情说:&ldo;五十二年真是不幸的一年,有好几位同仁过世。
1月3日晚,王志维电告朱前院长于当日下午去世。
朱先生是研究院奠基南港的重要人物,任期也长,对研究院有所贡献,老同仁对他都有感情,听说了讯息都非常难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屌丝李长林是一个小小的主播,因为意外得到了来自地球的神壕养成系统,从此开启了成就人生神壕的牛逼之路。...
巅峰聚焦品牌佳作,强力推荐至尊散仙重生地球,霸道彪悍!能修真,会治病,炼丹炼器,都市横行,天下无敌。嫁接圣果,玩转商界,一枚圣果包治百病,谈笑风生,一本万利。被家族抛弃的瘾君子田宇,脚踩各种装X分子,拳打各种二代。嚣张无敌,不服你咬我!各国首脑最惧怕的疯子,敌人闻名丧胆的死神,一路华丽丽的屌丝逆袭。田宇的字...
关于女神的护花狂龙曾被陷害,幸亏被她所救,如今兵王回归,得知她被当做联姻的筹码!势要弥补遗憾,搅动风云!...
关于异界超级搜索外事问拳头,内事问度娘!无敌功法,天材地宝,强力丹药,通通给我搜!我搜,我搜,我搜搜搜!(终于发新书了!书名新风领地,书友们支持一下吧!拜谢啦!)...
...
瓜瓜我的赛季不败鸟叔我的赛季百分孔二愣子我的积分记录渣叔我的完美赛季四人异口同声都是因为你!卫熊猫我真的不想和你们为难啊!可是没办法,谁让我是足坛空前绝后的破坏之王呢?注本书中的足坛,是一个架空的欧洲足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